【觀點荟萃】“就業優先”強化政策協調


  • 2019
  • 03/18
  • 7:53
  • 就業政策

  • 268
  • 浏覽量

來源:搜狐

對于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将就業優先政策置于宏觀政策層面,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蔡昉15日在兩會“代表通道”上表示,這是就業優先政策的升級版,提升和改善了宏觀經濟政策體系,使政策體系有了一個直截了當的目标。

兩會期間,多位代表委員表示,随着我國勞動力供需形勢變化,就業總量矛盾逐步緩解,但就業的結構性矛盾不容忽視。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背景下,要多管齊下穩定和擴大就業,強化政策協調,加大對重點人群的就業幫扶,同時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和新就業形态,促進高質量就業。

強化對重點人群就業幫扶

“随着我國勞動力供需形勢變化,就業總量矛盾逐步緩解。”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黨組成員王一鳴表示,從供給看,勞動年齡人口自2012年以來累計減少約2800萬人,每年農民工淨增加人數由2010年的1245萬人下降到2018年的184萬人。從需求看,經濟平穩較快增長,服務業占比不斷提高,就業容量持續擴大。不過,随着科技進步加快和産業調整升級,就業的結構性矛盾更趨突出,企業裁員和招工難、“有人沒活幹”和“有活沒人幹”并存,部分領域、行業、地區就業壓力更趨突出。

在這一情況下,哪些是穩就業政策關注的重點?王一鳴認為,是受外部環境影響較大的外貿出口企業,産能過剩行業、老工業基地和資源型地區,以及農民工、中低技能勞動者和高校畢業生等群體。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莫榮建議,對重點行業、重點企業崗位流失情況實施動态監測,及時制定應對規模失業的預案。在國内外經濟形勢變化對就業産生較大影響時,及時調整相關經濟政策,從源頭控制失業。

“對易受到外部沖擊和去産能過程中面臨困難的行業,應采取加大穩崗補貼、開發公益性崗位等措施保障就業,同時發揮好失業保險和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的托底作用。”王一鳴表示,加大對老工業基地和資源型地區的支持,通過促進創新帶動就業、專項技能培訓引導職工轉崗就業、鼓勵新業态發展吸納就業等舉措,緩解就業壓力。引導符合條件的農民工落戶、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和鼓勵返鄉創業,穩定農民工就業。擴大高職院校招生規模,創造公平就業環境,合理引導預期,提高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率和就業質量。

加快發展職業教育

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既有利于緩解當前就業壓力,也是解決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戰略之舉。在摩根士丹利華鑫首席經濟學家章俊看來,2019年要繼續加強全方位公共就業服務、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切實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要加強對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的投入,降低受教育者的人力資本投資成本。加強對失業人員的技能培訓,提高勞動者競争力。加快推進高技能人才建設步伐,建立高端人才集聚和發展平台。”莫榮建議。

全國政協委員、民進上海市委會副主委胡衛表示,應在貧困地區大力發展中等職業教育,使貧困人口掌握脫貧緻富的知識和技能,增強其就業能力和自我發展能力。中西部貧困地區由于經濟發展水平不高,職業教育發展明顯滞後。建議設立深度貧困地區高中階段普及攻堅計劃專項資金,并向中等職業教育傾斜;外引内培兼修,多措并舉,提高貧困地區職教師資整體水平;完善多元對口幫扶機制,提高針對性和有效性;推動産教融合,瞄準重點産業布局職教專業。

新就業形态值得期待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加強對靈活就業、新就業形态的支持。胡衛表示,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廣泛應用,催生出新零售等更具靈活性的新興職業。随着信息技術快速革新升級以及國家相關政策的正向促進,“靈活用工”就業模式在勞動力市場的占有率和影響力逐步增強。

在胡衛看來,滴滴出行、餓了麼等服務業平台形成了大量“靈活用工”。在“雙創”浪潮推動下,更多勞動力不再滿足于隻服務某一主體。新的就業市場發展趨勢帶來更多機會,政策應抓緊構建“靈活用工”社會保障制度體系,合理設定相應就業人員的社保繳納比例及繳納範圍,針對“靈活用工”就業人員收入來源多元化特點,進一步提高“靈活用工”的社保繳納監管措施和社會保障力度的可行性。

“随着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深入實施,‘互聯網+’不斷催生新産業、新業态,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提升人民生活質量的同時,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副校長姜耀東表示,例如,美團平台把技術與場景結合起來,讓外賣從一天幾十萬單的小生意成長為每日數千萬單的大産業。他建議,大力培育新業态,發揮龍頭企業的帶頭作用,及時總結經驗,輸出方法論。

“總體布局上,在保持經濟健康發展的同時,注重發展有利于增加就業和利用人力資源的經濟産業和生産服務,通過經濟增長拉動就業。”莫榮建議,在培育數字經濟、新能源、健康等新興産業中,形成比較優勢産業鍊促進就業。這些行業的特點是産業鍊長,可以大量吸納不同層次的勞動者就業。

此外,對于今年5.5%左右的調查失業率目标,蔡昉認為,我國現在面臨比較複雜嚴峻的外部環境,一旦發生需求側沖擊,影響經濟增長速度,就意味着我國的經濟增長可能低于潛在增長能力。超過5%的部分應該屬于周期性的失業現象,這提醒宏觀經濟政策、貨币政策、财政政策應該更加積極、更加主動,要加大力度。


CONTENT END

  • 地址:海南省三亞市吉陽區學院路191号 招生電話:0898-88386743
  • 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中国)Official Mobile Platform 版權所有
  • Copyright © 2024 University Of Sanya. All Rights Reserved.
  • Design By Taoyuan
    • USY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微信公衆号

    • USY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官方抖音号

    • USY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官網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