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近年來,湖南省認真貫徹中央關于脫貧攻堅的重大決策部署,全力落實“五個一批”重大舉措,堅持促進就業與脫貧攻堅協調推進,按照“政府推動、市場引導、分類施策、因地制宜”的工作思路,出台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深入推進勞務協作脫貧,着力提升勞務組織化程度,取得了較好成效。目前,全省建檔立卡農村貧困勞動力280.9萬人,其中有就業意願的158.5萬人,已轉移就業156.8萬人,占比98.9%,人均月工資達2600元。
一、多措并舉促進崗位開發
一是因地制宜就地開發一批。研究出台《關于加快就業扶貧車間建設促進農村貧困勞動力就業的意見》,鼓勵在貧困人口較多、脫貧任務重的地區優先發展就業扶貧車間,引導貧困勞動力在家門口就業,目前全省支持建設4000多家扶貧車間。鼓勵設立就業扶貧特設崗位,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安排難以通過市場渠道就業的貧困勞動力,承擔護林、巡河、養路、保潔等工作,進行兜底安置就業,開發13.8萬個公益性崗位,幫助30餘萬名貧困人口實現就近就業。
二是創新政策獎補培育一批。大力開展就業扶貧基地建設,推動企業“點對點”接收貧困勞動力,全省現已建設就業扶貧基地537家,其中省級205家、市縣級332家,已穩定吸納2.2萬名貧困勞動力就業。着力發展家庭服務業促進就業,組織“10強40佳”企業和職業培訓示範基地認定,舉辦首屆職業技能大賽,推動家庭服務業職業化、規範化,目前全省各類家庭服務業企業5100餘家,從業人員近56萬人,其中吸納貧困勞動力約2萬人。認真落實相關獎補措施,全力引導企業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對吸納企業給予崗位、社會保險等補貼,對推薦穩定就業的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和農村勞務經紀人給予就業創業服務補貼,對跨區域轉移就業的貧困勞動力給予交通補助,今年來累計補貼金額達3.2億元。
三是整合資源對接輸出一批。積極對接省政府五個駐外辦事處,廣泛收集崗位信息、開展勞務對接,促進貧困勞動力跨省轉移就業。積極發揮東西部扶貧協作機制作用,加強與長三角、珠三角的勞務對接,建立健全合作聯席會議制度,指導湘西州落實與濟南市的勞務協作扶貧合作協議,推進永順縣與甯波市開展家政服務勞務對接扶貧。目前,在省外就業的貧困勞動力達91萬人。
二、精準對接深化勞務協作
一是精準開展線上對接。完善勞務協作脫貧綜合信息服務平台,充分發揮人崗匹配、在線招聘、動态跟蹤管理等功能,實現省、市、縣、鄉四級全覆蓋,平均每天在線工作人員數超過1000人,每月更新各類數據信息達5萬條。依托平台将成本高、組織難度大的現場招聘會搬到線上,打造“永不落幕”的線上招聘會,目前平台内有效崗位達2.5萬個,還可招聘34.7萬人。
二是精準推動線下輸出。推動51個貧困縣與長株潭三市落實勞務合作協議,引導各園區與貧困村廣泛開展結對,不斷深化“點對點”“一對多”勞務輸出。建好用活省貧困勞動力勞務協作市場,每周舉辦一次貧困勞動力專場招聘,每月舉行一次貧困勞動力勞務協作對接,為貧困勞動力提供穩定的求職通道。依托春風行動、民營企業招聘周、就業援助月等公共就業服務專項活動,通過到現場招聘、送崗位下鄉等多種形式,搭建貧困勞動力與用人單位的供需對接平台。今年以來,共組織面向農村勞動者的免費專場招聘會1560場,幫助12萬多名貧困勞動力實現就業。
三是精準實施穩崗維權。定期對接省扶貧辦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信息庫,通過人社大數據比對、基層工作人員入戶核實,動态精準掌握貧困勞動力就業情況,精準建立“三個清單”:對有就業意願且未就業的貧困勞動力建立“任務清單”,對已就業的建立“穩崗清單”,分年度分地區制定轉移就業、技能培訓、穩定崗位計劃,明确各方職責,形成“責任清單”。同時,對已就業的貧困勞動力持續跟蹤服務,讓其在城裡呆得下、留得住、能脫貧;對輸出後再次失業的貧困勞動力,積極開展轉崗培訓和就業推薦,幫助其盡快實現再就業;引導企業履行社會責任,規範勞動合同簽訂,落實工資福利待遇,保障務工人員合法權益。
三、定單培訓助推技能提升
大力支持貧困地區加強職業培訓機構、職業技能鑒定機構建設,切實提高貧困地區職業培訓能力。51個貧困縣共認定職業技能培訓機構160家、創業培訓定點機構56家、建立職業技能鑒定所58個。大力推進技工院校技能扶貧行動,健全校縣扶貧對接機制,細化全省30家骨幹技工院校與51個貧困縣對接清單,全面落實國家中職學校學生免學費政策和助學金政策,積極開展貧困家庭“兩後生”定點、定員、定向、定崗免費技能培訓。
目前,全省技工院校共招錄貧困家庭學生8632人,2016-2018年累計免費培訓貧困家庭“兩後生”3.99萬人。強化貧困地區勞動力素質提升培訓,圍繞産業發展與企業用工需求,按照“輸出有訂單、計劃到名單、培訓列菜單、政府後結單”的“四單”模式,總結推廣培訓就業直通車經驗,将符合條件的貧困勞動力納入職業培訓補貼範圍,補貼标準比普惠标準上浮70%,并給予生活補助,實現“技能培訓一人、轉移就業一人、幫助脫貧一戶”,今年已完成貧困勞動力素質提升培訓5.5萬人。
四、創新模式優化指導幫扶
深入實施“311”就業扶貧行動,創新就業扶貧服務方式、内容與頻次,推動各地每年至少為有就業意願且未就業的貧困勞動力提供3次崗位、提供1次職業指導、提供1次免費技能培訓。積極實施“三創聯動”和“鄉村創業領雁計劃”,扶持貧困勞動力自主創業,為貧困勞動力開展免費創業培訓、提供創業擔保貸款财政貼息、安排創業孵化場地,扶持創建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民宿酒店、加工點等各類新型經營主體,幫扶貧困勞動力實現自主創業、增收脫貧。
今年以來,全省共為貧困勞動力提供職業指導49.8萬人次、職業介紹61.3萬人次、自主創業服務6.36萬人次,共有36萬人享受了各類扶持政策。總結推介“政府+勞務公司+勞務經紀人+貧困勞動力”四位一體的就業扶貧服務模式,充分發揮農村勞務經紀人作用,廣泛收集貧困勞動力信息,規範勞務中介市場,開展職業介紹和培訓服務,不斷提高就業扶貧精準度。目前,全省已培訓配備1.6萬名農村勞務經紀人。
CONTENT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