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創業平台,助推就業創業。充分發揮孵化平台扶持創業倍增效應,建成縣級農民工返鄉創業基地13家,扶持67家商戶入園創業,帶動就業600餘人。各基地經常組織開展政策宣傳、創業服務、創業培訓、創業貸款等主題系列活動,引導200多個創業團隊1500餘人入園創業。園區為各類創業者提供1年至3年房租減免、手續代理、專家咨詢等創業優惠扶持政策。
以玉門盛浩創業就業孵化基地為例,已入駐孵化企業80多家,安置就業人員530多人,成為各類創業者成功創業的搖籃。同時,持續加大就業援助力度,對就業困難人員進行托底安置,零就業家庭出現一戶、幫扶一戶、消除一戶。
每半年清退一次各單位公益性崗位,提高了公益性崗位資源的利用率,更好地發揮了公益性崗位的兜底保障作用。2018年,共有244名城鎮就業困難人員通過公益性崗位實現了就業,為793名通過公益性崗位安置的就業困難人員發放崗位補貼722萬元,審核就業困難人員社會保險補貼1861人次,涉及用工單位87家,共發放公益性崗位社會保險補貼222萬元。
落實優惠政策,提高服務能力。開展市場穩定、前景廣泛的家政服務、美容美發、電焊、計算機應用等培訓項目29個,完成城鄉技能培訓4242人、創業培訓451人,使接受培訓的城鄉富餘勞動力和下崗失業人員至少掌握了一門就業技術。充分發揮創業擔保貸款對城鄉創業者和小微企業創業就業工作的金融杠杆作用,緩解創業人員融資難、擔保難的問題,落實創業擔保貸款貼息資金497萬元,為小微企業和個體創業者發放創業貸款4100萬元,帶動和穩定就業2100多人。
積極适應新形勢,推進“互聯網+就業創業”建設,提高就業服務效率。在市民中心設置辦事窗口3個,優化簡化辦事流程,将辦理時限在3個工作日以内的事項壓縮為即辦件,辦理時限在7個工作日以内的事項,逐步壓縮到1個工作日内辦結,其他所有審批和公共服務事項辦理時限一律壓縮50%,最短的被壓縮80%以上,極大地提高了辦事效率。
以“代理辦、幫着辦”為主要服務方式,以“現場辦、網上辦”互為補充,将進駐市民中心的13項服務事項分為即時辦結、半日辦結、一日辦結、多日辦結4種類型,先後取消了5項辦理事項的8項證明或相關材料,切實提高了服務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