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護就業公平的企業就一定會吃虧嗎?


  • 2019
  • 02/28
  • 12:53
  • 就業動态

  • 352
  • 浏覽量

來源:深圳特區報

近年來,國家出台了不少政策,保障女性就業者的合法權益。網友也很關心就業公平的問題,最近九部門聯合出台“招聘不得詢問婦女婚育情況”的規定,一度成為微博熱門話題。可仍有公司“頂風違法”,在招聘海報上明确隻招“已婚已孕”員工,相關部門已介入調查。

加強執法力度,對打擊如此“顯性”歧視适婚、适孕女性的行為,行之有效。而職場上的“隐形歧視”,是更難啃的骨頭,檢舉“說一套做一套”的用人單位難度大,執法部門調查取證也會耗費不少社會資源。在“大棒”懲罰措施的基礎上,如果也能讓自覺維護就業公平的企業吃到“胡蘿蔔”,打出賞罰分明的就業組合拳,或許能使出解決就業歧視問題的巧勁兒。

毋庸諱言,女員工懷孕,難免影響單位的生産運營節奏,有時,用人單位還要為臨時出現用人缺口付出額外成本。但生育是公民的基本權利,成熟的社會也不應存在任何形式的歧視;就業歧視給女性帶來生育壓力,也削弱了社會的長遠福祉,帶來諸如養老壓力、人力短缺等不良連鎖反應。

更大社會圖景中的“利”,應高于企業短期的利,但強扭的瓜不甜,如果強迫企業給公平“讓利”,而長久不能因維護公平而獲得好處,恐怕“聰明”而“理性”的經營者會想出不少對抗政策的“點子”,如此,就業者和用人者的利益都會減損。

維護社會公平的企業應當獲得人們的尊重,并獲得可以制造利潤的“美譽度”。維護就業公平不吃虧,反得利,隐形歧視就沒有了生存土壤。

如今,“品牌”已經成為消費者和采購商考評商品、服務的重要指标。相關部門不妨打造維護就業公平的“光榮榜”和破壞就業公平的“黑名單”,效仿“感動中國”晚會、“3·15”晚會等脍炙人口的公益性榜單,讓過去“錦衣夜行”的那些女性員工占比合理、女性中高層管理人員占比較高、女性員工福利保障較好的企業,獲得表彰,走入公衆視野。相關部門可敦促上市公司、鼓勵一般企業和組織,定時發布“社會責任清單”,将維護就業公平的基本指标,作為股票等融資市場準入、審核參考指标。勞動保障部門可以聯合工商部門,設計出“維護就業公平”認證系統,準許獲此認證的企業在商品、服務時使用這一标志。各級政府在進行采購時,也可以設立“一票否決”制度,取消有就業歧視違法記錄的企業參與政府采購競标的資格。

有責任心的企業可以制造更優質的産品、提供更優質的服務。不少企業都熱心于公益,以提高自己的公衆形象。其實,是否能夠公平對待自己的員工,是用人單位應當保障的“底線”公益。現在,慈善、環保等領域的公益事業,已經建立了相對成熟的評價和公示體系,而就業公平度的評價和公示體系仍然缺失。筆者認為,應當從各個層面完善這一評價體系,讓維護就業公平的用人者獲得好評,歧視求職者的用人者名譽掃地。



CONTENT END

  • 地址:海南省三亞市吉陽區學院路191号 招生電話:0898-88386743
  • 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中国)Official Mobile Platform 版權所有
  • Copyright © 2024 University Of Sanya. All Rights Reserved.
  • Design By Taoyuan
    • USY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微信公衆号

    • USY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官方抖音号

    • USY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官網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