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發展網
記者從1月4日山東省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獲悉,近日,省政府出台了《關于進一步穩定和擴大就業的若幹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研究提出六個方面的20條政策措施。
近年來,山東省不斷完善積極就業政策體系,确保就業局勢總體穩定,就業規模持續擴大,就業質量持續提高。《意見》圍繞支持企業穩定就業、發展經濟擴大就業、鼓勵創業帶動就業、擴大培訓改善就業、聚焦重點群體促進就業、壓實責任保障就業等六個方面聚焦“穩”、注重“實”、突破“大”,進一步豐富了我省穩就業的“工具箱”,打造了積極就業政策的“升級版”,是一份含金量非常高的政策文件。
“我們将就業作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頭等大事,大力實施就業優先戰略,把促進就業作政府工作的優先方向,把擴大就業作為經濟發展的優先目标,把就業支出作為公共财政的優先保障。”山東省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黨組副書記、副廳長夏魯青說,這次出台的《意見》,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升級,打造“五位一體”促進就業政策體系,推動積極就業政策向就業優先政策轉型。
據夏魯青介紹,與之前出台的就業政策相比,這次政策突破的力度确實非常大,可以說是一個就業政策“大禮包”。《意見》的主要創新點簡要概括為“五暫緩”“六擴大”“三延長”“兩提高”。
“五暫緩”:是指從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階段性允許困難企業緩繳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5項社會保險,緩繳期間免收滞納金。與之前的緩繳政策相比,緩繳條件有所降低,由連續6個月以上無力支付職工最低工資,或無法正常生産經營6個月以上、職工僅發放生活費,調整為連續3個月以上。
“六擴大”:一是擴大就業補助資金支出範圍,新增了對困難企業開展職工在崗培訓補助、對就業困難人員和零就業家庭成員培訓生活費補貼、對生活困難又不符合失業保險金領取條件的下崗失業人員一次性臨時生活補助3項支出。二是擴大社會保險補貼範圍,對用人單位招用就業困難人員的社會保險補貼,由補貼養老、醫療、失業“三險”擴大到補貼“五險”,增加工傷、生育保險。僅此一項,山東省預計多支出5000多萬元。三是擴大創業補貼受益範圍,取消一次性創業補貼、一次性創業崗位開發補貼申領條件中關于繳納社會保險費時限的要求。四是擴大技術技能提升補貼範圍,申領條件由企業在職職工參加失業保險3年以上放寬至參保1年以上,這一變化,使符合條件人員增加339萬人。在原有技能人員職業資格證書、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基礎上,再将59項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證書納入補貼範圍。五是擴大高校畢業生職業培訓補貼範圍,由畢業學年高校畢業生擴大至在校大學生。六是擴大就業見習補貼範圍,将就業見習補貼範圍由擇業派遣期内離校未就業山東生源高校畢業生擴展至16至24歲失業青年。預計每年增加1.2萬名補貼對象,增加支出2000餘萬元。
“三延長”:一是延長失業保險降費政策實施期限,明确對用人單位和職工失業保險繳費比例總和從3%階段性降至1%的現行政策,2019年4月底到期後延續實施。這項政策,僅2018年全省就少收125億元(與3%費率相比),極大減輕了企業繳費壓力,有力支持了企業發展。二是延長創業帶動就業扶持資金政策期限,《意見》确定從2019年起省政府每年繼續安排不少于10億元的創業帶動就業扶持資金,支持創業帶動就業,同時允許各市繼續設立創業帶動就業扶持資金。三是延長創業孵化載體獎補期限,由一次性獎補調整為最長給予3年獎補。
“兩提高”:一是提高失業保險費返還标準,對依法參保繳費、不裁員或少裁員的參保企業,失業保險費返還标準由30%提高到50%。按照2017年的數據匡算,2019年預計返還接近20億元。對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面臨暫時性生産經營困難且恢複有望、堅持不裁員或少裁員的參保企業,進一步加大返還力度,提出可按上年度6個月的企業及其職工繳納社會保險費的50%返還。二是提高個人創業擔保貸款額度,将個人創業擔保貸款最高額度由10萬元提高至15萬元。調整後,山東省預計年增加貸款26億元。
CONTENT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