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關于做好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促進就業工作的若幹意見》國發〔2018〕39号


  • 2018
  • 12/22
  • 8:12
  • 就業政策

  • 2768
  • 浏覽量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當前,我國就業局勢保持總體穩定,但經濟運行穩中有變,經濟下行壓力有所加大,對就業的影響應高度重視。必須把穩就業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深入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穩就業工作的決策部署,堅持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支持企業穩定崗位,促進就業創業,強化培訓服務,确保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就業目标任務完成和就業局勢持續穩定。為此,提出以下意見:

一、支持企業穩定發展

(一)加大穩崗支持力度。對不裁員或少裁員的參保企業,可返還其上年度實際繳納失業保險費的50%。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對面臨暫時性生産經營困難且恢複有望、堅持不裁員或少裁員的參保企業,返還标準可按6個月的當地月人均失業保險金和參保職工人數确定,或按6個月的企業及其職工應繳納社會保險費50%的标準确定。上述資金由失業保險基金列支。(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财政部負責。列第一位者為牽頭單位,下同)

(二)發揮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作用支持小微企業。充分發揮國家融資擔保基金作用,引導更多金融資源支持創業就業。各地政府性融資擔保基金應優先為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提供低費率的擔保支持,提高小微企業貸款可獲得性。(财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負責)

二、鼓勵支持就業創業

(三)加大創業擔保貸款貼息及獎補政策支持力度。符合創業擔保貸款申請條件的人員自主創業的,可申請最高不超過15萬元的創業擔保貸款。小微企業當年新招用符合創業擔保貸款申請條件的人員數量達到企業現有在職職工人數25%(超過100人的企業達到15%)并與其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的,可申請最高不超過300萬元的創業擔保貸款。各地可因地制宜适當放寬創業擔保貸款申請條件,由此産生的貼息資金由地方财政承擔。推動獎補政策落到實處,按各地當年新發放創業擔保貸款總額的一定比例,獎勵創業擔保貸款基金運營管理機構等單位,引導其進一步提高服務創業就業的積極性。(财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負責)

(四)支持創業載體建設。鼓勵各地加快建設重點群體創業孵化載體,為創業者提供低成本場地支持、指導服務和政策扶持,根據入駐實體數量、孵化效果和帶動就業成效,對創業孵化基地給予一定獎補。支持穩定就業壓力較大地區為失業人員自主創業免費提供經營場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科技部、财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市場監管總局,各省級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擴大就業見習補貼範圍。從2019年1月1日起,實施三年百萬青年見習計劃;将就業見習補貼範圍由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擴展至16—24歲失業青年;組織失業青年參加3—12個月的就業見習,按規定給予就業見習補貼,并适當提高補貼标準。(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有關部門和單位負責)

三、積極實施培訓

(六)支持困難企業開展職工在崗培訓。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困難企業可組織開展職工在崗培訓,所需經費按規定從企業職工教育經費中列支,不足部分經所在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審核評估合格後,可由就業補助資金予以适當支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财政部負責)

(七)開展失業人員培訓。支持各類職業院校(含技工院校)、普通高等學校、職業培訓機構和符合條件的企業承擔失業人員職業技能培訓或創業培訓。對培訓合格的失業人員給予職業培訓補貼,補貼标準根據培訓成本、培訓時長、市場需求和取得相關證書情況等确定;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對其中就業困難人員和零就業家庭成員在培訓期間再給予生活費補貼。生活費補貼政策每人每年隻享受一次,且不可同時領取失業保險金。(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财政部、教育部等有關部門和單位負責)

(八)放寬技術技能提升補貼申領條件。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将技術技能提升補貼申領條件由企業在職職工參加失業保險3年以上放寬至參保1年以上。參保職工取得職業資格證書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可在參保地申請技術技能提升補貼。所需資金由失業保險基金列支。(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财政部負責)

四、及時開展下崗失業人員幫扶

(九)實行失業登記常住地服務。失業人員可在常住地公共就業服務機構辦理失業登記,申請享受當地就業創業服務、就業扶持政策、重點群體創業就業稅收優惠政策。其中,大齡、殘疾、低保家庭等勞動者可在常住地申請認定為就業困難人員,享受就業援助。(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财政部、稅務總局,各省級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落實失業保險待遇。對符合條件的失業人員,由失業保險基金發放失業保險金,其個人應繳納的基本醫療保險費從失業保險基金中列支。(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醫保局負責)

(十一)保障困難群衆基本生活。對符合條件的生活困難下崗失業人員,給予臨時生活補助,補助标準根據家庭困難程度、地區消費水平等綜合确定。對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條件的家庭,及時納入最低生活保障範圍。對符合臨時救助條件的,給予臨時救助。通過綜合施策,幫助困難群衆解困脫困。(财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民政部等有關部門和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落實各方責任

(十二)落實地方政府主體責任。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切實承擔本地區促進就業工作的主體責任,建立由政府負責人牽頭、相關部門共同參與的工作機制,因地制宜,多措并舉,統籌做好本地區促進就業工作,分級預警、分層響應、分類施策。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要在本意見印發之日起30日内,制定出台具體實施辦法,組織有關部門結合本地實際和财力水平合理确定享受政策的困難企業範圍,突出重點幫扶對象,合理确定補貼等标準,确保各項政策盡快落地。(各省級人民政府負責)

(十三)明确部門組織協調責任。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要統籌協調促進就業政策制定、督促落實、統計監測等工作。财政部要加大資金支持力度,保障促進就業政策落實。其他有關部門和單位要立足職能職責,積極出台促進就業創業的政策措施,開展更多有利于促進就業的專項活動,共同做好促進就業工作。(各有關部門和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四)切實抓好政策服務。各地各有關部門要積極開展政策宣傳,向社會公布政策清單、申辦流程、補貼标準、服務機構及聯系方式、監督投訴電話,深入企業宣講政策、了解困難、做好幫扶。對申請享受就業創業扶持政策和就業創業服務的困難企業、下崗失業人員,要建立實名制管理服務信息系統。要優化流程,精簡證明,加強監管,确保各項政策資金規範便捷地惠及享受對象。(各有關部門和單位,各省級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五)指導企業等各方履行社會責任。要引導困難企業更加注重運用市場機制、經濟手段,通過轉型轉産、培訓轉崗、支持“雙創”等,多渠道分流安置職工,依法處理勞動關系。引導職工關心企業生存與發展,困難企業與職工協商一緻的,可采取協商薪酬、調整工時、輪崗輪休、在崗培訓等措施,保留就業崗位,穩定勞動關系。引導勞動者樹立正确就業觀,主動提升就業能力,通過自身努力實現就業創業。廣泛調動社會各界積極性,形成穩定、擴大就業的合力。(各有關部門和單位,各省級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從工業企業結構調整專項獎補資金中安排部分資金并适時下達,由地方統籌納入就業補助資金,專項用于當前穩就業工作。各地要對現有補貼項目進行梳理,在保持政策連續性、穩定性的基礎上,對補貼項目、補貼方式進行歸并簡化,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各地貫徹落實本意見的有關情況及發現的重要問題,要及時報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CONTENT END

  • 地址:海南省三亞市吉陽區學院路191号 招生電話:0898-88386743
  • 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中国)Official Mobile Platform 版權所有
  • Copyright © 2024 University Of Sanya. All Rights Reserved.
  • Design By Taoyuan
    • USY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微信公衆号

    • USY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官方抖音号

    • USY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官網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