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上有地位,社會上有影響,經濟上有實力,公益上有貢獻——這是衡量海外僑領成功與否的重要标準。印尼華裔總會第五屆總主席黃德新先生就是這樣一位“四有”集大成者。
(印尼華裔總會總主席黃德新先生)
寒天飲冰水,點滴在心頭。黃德新從十幾歲在生意場打拼,有過“販夫走卒”的苦寒經曆,也有過左右逢源的絕佳機遇;而立之年便成為馳騁商場的實業巨子、成為印尼最大的水泥經銷商。他旗下目前擁有幾十家公司,除經銷水泥外,還涉及水泥制品、塑膠制品生産和旅遊等多個行業。直至冠譽印尼華裔總會總主席、印尼梅州會館創會會長、世界黃氏宗親總會理事長等,成為海外華人傑出的代表。他是海外華人白手起家、成功創業的典範,是印尼工商界與華人社團舉足輕重的人物之一。
雖然黃德新的所有“頭銜”都是民間社團組織,但是這對于很難獲得政治地位的海外華人而言,确是非常重要的一種團體形式。最早的華人社團,是從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在亞洲有關國家開始創立的。華社的出現,應該是當地社會狀況與危機意識的産物.一群又一群遠離祖國的華人,來到異國他鄉,必須在陌生的地方尋求庇護,這就會自然而然的想到組建一個團體,推選一個精明強幹的領導者,以促使互相幫助扶持,照顧華裔移民的生存和解決華裔社群的問題。更重要的一點是,可以代表的形式與當地政府打交道。簡而言之,華社的功能就在于對外具有保護性,對内具有福利措施和調解糾紛的責任和義務。
一般來說,要成為一位足以服衆的華社領袖,必須辦事公允,深明大義,具有較強的組織協調能力,善于和各階層各方面的人士溝通聯絡,并能夠很好地平衡各派别之間的關系;同時有勇氣應對解決複雜的内部矛盾與外部糾紛,維護本社團和廣大華人同胞的利益。
除此之外,還必須具備一個十分重要的前提:自身首先是一位成功的商人或企業家,有相當的經濟實力。因為扶貧濟困、興辦公益事業曆來是各華社經久不變的主要職能,其掌門人在發動他人捐資出力的同時,自己也要慷慨解囊,仗義疏财,如果本人不是資金雄厚,就會心有餘而力不足。
(2008年4月25日,黃德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辦的“第三屆華商大會财富領袖論壇大會”發言。)
(黃德新先生獲國務院僑辦辦法的榮譽證書)
黃德新可以說是“政治上有地位,社會上有影響,經濟上有實力,公益上有貢獻”的“四有”華裔精英,但是他為人卻謙和友善。作為華裔總會、世界黃氏宗親總會的總主席,他情牽魂繞的是華人社團及民衆的生存與發展,心心念念的中國和印尼的友好往來。
黃德新很早便是一位事業有成的商界英豪,深谙市場經營之道,但他似乎并不熱衷于談商界的事情。在他看來,一個人會賺錢,當然要有些頭腦,但更主要是靠機遇和運氣。人最大的本事不是怎樣賺錢,而是怎樣用錢,怎樣用的更有意義?談及這個問題,黃德新總是情不自禁地把話題引到社團,引到公益事業,引到以文化教育促民族融合的層面上來,每每說起,滔滔不絕,激情滿懷,令人為之動容。
(2017年11月9日,黃德新接任印尼華裔總會第五屆總主席)
作為印尼華裔總會的總主席,黃德新不僅在印尼國内帶領華人謀求發展,還心系祖籍國。他一直關注着習近平主席2013年10月訪問印尼時首次提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黃德新認為,“一帶一路”,特别是“海上絲綢之路”與印尼總統佐科提出的建設“海洋強國計劃”,大力發展“海上高速公路”建設,将印尼打造成為“全球海上支點”的戰略,具有很強的對接潛力。兩項政策為中國、印尼兩國的海洋戰略目标實現有效對接,促進雙邊關系的未來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2018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特區30周年大會上宣布,黨中央決定支持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支持海南逐步探索、逐步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黃德新作為總主席,不僅鼓勵支持總會下設的海南分會要積極參與到海南“自貿區(港)”的建設中,而且還提出了其個人思考。
黃德新認為,海南的氣候條件與印尼的大部分地區有一定的相似性。作為中國唯一的一個熱帶省份,應該充分發揮地域和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熱帶農業,這也是習近平“4.13”講話中強調的重點發展領域。在海南除了水果,還有咖啡等經濟作物種植面積比較大,但是目前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海南的咖啡、水果等在國内的市場份額還有待提升,出口貿易尚待開發。這些對于緻力于建設“自貿區(港)”的海南島而言,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對于旅遊業,黃德新更有發言權。他經營的“百甯”旅行社,300萬美金收購進來,幾年之後,資産便升至5000多萬美金,如今更是業務網絡遍布世界各地,其營業收入在全印尼名列前茅。根據自己多年從事旅遊業的經驗,黃德新認為海南建設“國際旅遊島”,建成國際旅遊消費中心,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但是如何吸引更多國際遊客,是海南難解而又必解的問題之一。免簽國家範圍擴大、增加國際航線密度等措施隻能解決國際遊客“如何來”的問題,還有更重要的問題時“為何來”。
海南與印尼的巴厘島是友好省,旅遊業都是支柱産業。巴厘島是印尼一萬多個海島中最耀眼的一個,是世界上著名旅遊度假島,島上風情旖旎,景色绮麗。巴厘島與海南島可謂各有千秋,自然風光看,巴厘島的海富有層次感,近如藍遠如墨;海南島的海岸湛藍如畫,沙細灘平,比較開闊;巴厘島和海南島的植被景觀比較相似,梯田、火山、雨林交錯,美景變幻無窮。黃德新認為,對比而言,巴厘島的旅遊服務業較之海南島成熟些。巴厘島有很多精緻的小街、充滿民族和宗教特色的建築,印度教文化帶來的神秘感也很有吸引力。海南島作為黎族和苗族的聚集地,擁有有濃郁的黎苗文化風情,但是很多街區和酒店建築風格不是很有特色,也缺乏一定的規劃性,價格親民的酒店數量還有待提升。但是,黃德新對海南島旅遊業的發展前景充滿了信心。他認為,中國高科技、信息産業發展進程不斷加快,海南作為建設“自貿區(港)”試點,将來也在“國際旅遊消費中心”建設中定會提升旅遊業的服務水平,加大宣傳力度,吸引更多的國際遊客,特别是體量如此巨大的國内遊客前往海南旅遊。
黃德新作為印尼華裔總會總主席,非常關心政策落實及實施的進程,中國緻力于把海南打造成為中國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對外開放門戶。他希望海南的“開放”進程能進一步加快,并有更加詳盡可操作的政策出台,如果條件成熟,願帶領華裔總會及海南分會的企業家到海南投資,共謀發展。黃德新表示,海南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橋頭堡,已經具備了“天時”、“地利”的優勢,“自貿區(港)”政策的實施,又增“人和”。所以,如今的海南正站在“百尺樓”上,極目世界,蓄勢待發。
此生曾經滄海,閱盡大千世界,雖已古稀,但是黃德新依然健碩謙和,依然是印尼華裔總會的中流砥柱。因為性情猶在,思想便不會随年齡衰老,精神還能迸發出活力與激情;因為性情猶在,心中的夢想就在,理想之火便不會被世俗之風吹滅。
沉穩、謙和的黃德新先生仍然年富力強,他已功成名就,卻仍在期待與之共舞的真心英雄。他于平和之中,還在積蓄着工作的鬥志,從容規劃着明天的選項。他以昨日的輝煌,走進我們當中,凝聚出更加璀璨的光芒,照亮海外華裔未來廣闊的時空。
CONTENT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