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上午9:30-10:30,網絡與新媒體第七次專業活動如期舉行。根據安排,本次專業活動由高晨老師主持,探讨科研如何應用于教學。網絡與新媒體專業的馬麗平教授、陳傑老師、龔韶老師、花靖超老師參加了本次活動。
首先,高晨老師彙報自己把科研與教學聯系起來的經驗。本學期高晨教師主要承擔《比較文學》和《文化創意産業》兩門課程的教學任務。兩門課程分屬不同的專業體系,卻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系。《比較文學》建構在“比較”思維基礎上的跨界理念的探索,而跨界重組是創意的根本;《文化創意産業》是培養學生的文化創意思維和管理創意産業、營銷創意産品的能力,其核心便是理解并掌握創意存在規律的課程。在兩門課程的講授過程中,高晨教師大量應用自己在動畫領域的科研成果,近了課程理與學生的距離,活躍課堂氣氛,有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課程内容。
接着,高晨老師對科研應用于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反思。第一,科研成果集中于課程理論的開拓,沒有形成系統的教學改革方案;第二,科研成果集中于教師的研究領域,不符合本科生教學範圍。
然後,高晨老師提出了相對應的改革方案。
第一,立足課程教學實踐,申請教改項目。基于學校的教學要求,專業課程的教學方法和内容每學期都有新的發展和創新,需要老師時時了解學科及課程動态。教師可以将平時的課堂教學累積歸納起來,申報教改項目,可以達到促進教學和科研理論提升的雙重效果。
第二,用科研内容填充課程内容。傳統課程教學主要依賴教科書内容,但教科書不能完全展現教師本人科研興趣,更不可能順應時代需求,難以吸引學生。教師的科研可以補充教科書的過時案例,帶給學生新鮮感和時代氣息。
第三,用科研建立教師的教學自信。教師需要教學信心,教學信心來源于對教學内容的深刻認知和體系把握,加深學生對課程内容的理解,教學相依從而形成教學信心。
馬麗平教授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科研可以提升教師對專業和學科體系中的認知。如果把科研比作是“源”, 那麼教學就是“流 ”,所謂“以科研促進教學”,即是此言。
龔韶老師認為科研是每一個高校教師都必須完成的工作任務,将科研應用于教學方法,不僅對課堂教學起到補充作用,對教師本人的未來發展也有非常大的助益。
陳傑老師認為科研本身就是教學的基礎,所有教科書的内容都是對科研成果,教學需要科研對其内容時時補充,這應該是教學的常态,需要每一位任課教師積極參與。
(網絡與新媒體專業 高晨供稿)
CONTENT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