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印尼教漢語那點事兒


  • 2017
  • 12/19
  • 18:14
  • 印尼研究中心

  • 1112
  • 浏覽量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2017年8月,我很榮幸地被中國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選中,作為一名公派實習生開始了在印尼亞洲國際友好學院的對外漢語教師工作。
       我在亞院的主要工作是教授印尼學生商務漢語和中國武術趙堡太極拳,推廣中華文化。
亞洲國際友好學院是一所由印尼蘇北華社慈善與教育聯誼會(簡稱蘇北華聯)共同創辦的開展華文教育和傳承印中文化友好交流的高等學府。同時也是印尼蘇北省最好的一所學習漢語的大學。
       目前我作為漢語教師在亞院已工作滿三個月了,在這段時間裡我認識了很多熱愛學習漢語、品學兼優的印尼學生和熱衷于開展印尼漢語教育事業的前輩,在和他們朝夕相處以及自己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我逐漸從一個初來乍到、對印尼一切感到陌生的新手成長為一個熱愛教授印尼學生學習漢語,喜歡印尼文化、印尼美食的中國漢語教師。
       接下來我想從一名中國教師的視角,通過之前對蘇北華聯各位先生前輩的采訪、總結和我自己個人的教學工作經驗,談談我對當前印尼蘇島華文教育的看法。也許我的觀點尚不完整、準确,但我仍希望這篇文章可以起到見微知著、管中窺豹的作用。

       在我所教的學生之中,他們的漢語水平參差不齊,呈兩極分化的态勢。隻有極少數的印尼華族學生擁有家庭漢語教育的背景,由父母或是年紀更大的老人在家教授其從小說漢語,而這些父輩多半是早年從中國南方遷徙到印尼定居的華人。大多數學生,無論是華族還是友族,則沒有家庭漢語教育的背景。其中有一半的學生是在受中小學教育的過程中通過印尼的三語學校(印尼語、漢語、英語)學習接觸到了漢語,擁有一定的漢語基礎,這使他們在跟我學習漢語的過程中顯得較為輕松,接受知識的能力較強。而剩下的另一半學生則是很少接觸漢語,其水平和基礎不得不說是相對較為薄弱。由于工作和生活,甚至是在文化認同上的需要,他們來到亞院學習,希望能夠更好地掌握漢語。



       在我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我發現亞院的學生無論水平優良,皆能專心緻志,認真學習漢語,對學習漢語的熱情之高,學習态度之活躍,使課堂上時常充滿歡聲笑語。通過反複的聽、說、讀、寫、練,即使是在課下我也要求學生通過手機聊天軟件Line完成作業,反複地讀課文、練習漢語的發音和端正書寫漢字的筆畫,為寫好漢字打基礎。經過這幾個月的辛勤地學習,學生們的漢語水平都取得了一定的進步。看着學生們答完期中考試的卷子後,充滿熱情洋溢的笑臉。作為老師的我,心中也是充滿了喜悅與成就感。
       我在教學中也發現,對于學生們來說,學習漢語的難點還是在于漢語的發音、漢字的書寫和漢語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運用。先說發音,印尼學生在漢語的讀音上因為受到母語印尼語的影響,而難以區分z和zh、c和ch、s和sh、ue和ie、x和q等等,比如學生在向我問好時,經常把“老師好”說成“老絲好”,“我是亞院學生”說成“我是亞院鞋僧”,或是“沒關系”說成“沒關氣”等等,常使人哭笑不得。而糾正學生最好的方法還是老師示範,學生通過不斷地模仿老師,與同學、朋友多進行漢語對話練習,方能有所成效。再說漢字,來亞院之前,學生中有系統學習過寫漢字的,幾乎為零。所識漢字儲備量甚少,所寫漢字的問題不外乎對漢字筆畫認識不清、筆畫之間的相互混淆、漢字書寫順序不明、書寫規則不明、書寫時的坐姿不端正這幾條。而在漢語的實際運用方面,多數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缺乏使用漢語的語言環境,因此學習漢語基本處在照貓畫虎、模仿的程度,在與人交談中随機應變的能力自然相對薄弱。這就需要老師在課堂營造自由對話的情景,在課下多與學生用漢語交流。



       總的來說,印尼學生學習漢語的目的主要有4個:
       一、自己目前的工作需要。
       二、如今的中國國力強盛,經濟飛速發展,機遇無限。印尼學生希望未來能夠去中國發展和工作。
       三、中華文化在當今世界的影響力巨大,印尼學生非常喜歡、感興趣,想通過學好漢語以便更好地了解我們中國的文化。
       四、印尼的華族是印尼公民,在國家認同上,效忠印尼,但在文化認同上,他們願意認祖歸宗,帶着中華文化融入印尼種族社會,這是完全沒有沖突的。
       在采訪印尼棉蘭蘇北華聯的幾位先生前輩時,我了解到由于曆史原因,印尼的華文教育已經斷層長達32年,如今新興的華文教育事業還處在初級階段,印尼的年輕一代對于學習漢語的意識還不是很普遍,相對整體而言學習的人數較少。在這樣的背景下,蘇北華聯大力支持興辦亞洲國際友好學院,使之得到了印尼教育部的批準,是當地唯一可以頒發華文專業本科文憑的民辦高等院校。雖然在複興路上面對重重挑戰,但該院如今已走過9個年頭,且歡迎印尼各族學生從頭開始學習中文。亞院共有700多名中文系畢業生,在“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中,已連續9年蟬聯冠軍。
       談起亞院現況,辦校的老先生深表安慰地說,該院目前多數學生是在職青年,并且在學習上格外認真;如今本科畢業生有700多位,而畢業後到中國深造的有30多位。
       “我們大部分的學生是來自周邊學校的現任漢語教師,接下來部分是公司職員,少部分則是純粹讀書的青年。于是亞院開辦上午班給專門讀書的學生,傍晚至晚上的夜間班,則主要給職業青年和在職老師。”
       他表示,目前全印尼包括亞院在内,共有3家類似的高等學府。“第二間在蘭登,第三間在坤甸;位于坤甸的學院申請辦校時的條件,需要至少6名擁有碩士文憑的教師。亞院雖然沒有碩士班,但很多學生畢業後到中國深造,因此亞院也是全印尼擁有最多碩士學生的學府。我們向坤甸學院提供師資,讓他們成功獲得印尼教育部的批準。我們希望(有提供華文教育的)學校能多辦一些,從而培養更多師資人才,更廣泛及快速地培養中文人才。”
       先生在采訪中特别強調,目前亞院的學生畢業後,能投入教育事業的隻有百分之三十,這并不利于當前印尼華文教育事業的發展,中文教師太少,在小的城鎮幾乎沒有辦法找到中文教師,而有較高素養的能當中文教師的年輕人大多喜歡在印尼的大城市裡工作。因此目前華文教育在印尼的發展并不理想。
       希望中國政府、印尼本地企業家要一起努力把印尼的華文教育真正的提升起來,要做到這點,首先必須支持各地的三語學校(印尼語、漢語、英語),讓三語學校能夠聘到更多專業水平的中文教師。支持開辦更多像亞院一樣的高等學院,鼓勵各地從三語學校畢業的學生到這樣的高等學院去讀中文本科,在高等學院裡加強對學生的培養,尤其是對教育教學師資方向的學生的培養,使得各地的三語學校能夠方便地聘到高質量的中文教師。隻有這樣,印尼的華文教育才能更好更快地發展起來。
       綜上所述,就當前的世界形勢來講,漢語的地位越來越高,世界上想學好漢語的人也越來越多。為什麼呢?在中國大力倡導“一帶一路”政策的今天,正帶動着全世界廣大國家的巨大經濟利益。全球貿易經濟正在飛速地發展,而發展的中心就在中國。本身就擁有着13億人口的中國,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對目前世界的影響之大自是不言而喻。在未來,任何一個國家,隻有學好了中文,才能方便與中國進行友好交往,才能進行更深遠的國際合作和貿易往來。文化無國界,中華文化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
       如今在印尼能同時掌握漢語、印尼語、英語的人才十分搶手,而許多亞院學生還未畢業就已經成功找到工作,因此不管是學生還是亞院的未來,都是充滿希望和值得期待的。



       我個人作為一名普通的中國對外漢語教師,身在海外,更應不辱使命、愛崗敬業,為弘揚中華文化,促進印中兩國文化的交流而繼續努力。正所謂:
       風勁潮湧,自當揚帆破浪;
       任重道遠,更需策馬揚鞭。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雄心志四海,萬裡猶比鄰。




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 陳偉夫
寫于印度尼西亞棉蘭市亞洲國際友好學院




CONTENT END

  • 地址:海南省三亞市吉陽區學院路191号 招生電話:0898-88386743
  • 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中国)Official Mobile Platform 版權所有
  • Copyright © 2024 University Of Sanya. All Rights Reserved.
  • Design By Taoyuan
    • USY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微信公衆号

    • USY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官方抖音号

    • USY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官網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