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0日下午3時,新加坡作家吳偉才先生訪問棉蘭亞洲國際友好學院,并主持召開講座《世界是我的人生課室》。
我中國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學生陳偉夫、蘇北華聯主席團與理事、棉蘭亞洲國際友好學院全體師生均出席了此次活動。
吳偉才先生介紹自我
吳偉才先生生于1951年,作為一名資深且知名的新加坡作家兼藝術家,他出版過23冊書籍,曾以背包客的身份周遊世界各地長達16年,足迹遍布87個國家205個城市,其代表作《背包走天涯》遊記系列廣受讀者歡迎,同時也發表小說、散文和詩,為人津津樂道。吳先生愛好繪畫,擅長素描,早年曾赴英國倫敦南漢登堡中央美術學院進修美術設計,15歲時就在國際少年美展上代表新加坡奪得冠軍,并将其作品《夜之舞》(Dancing at Night)贈予當時的新加坡總統尤索夫。
亞院中國漢語教師、中國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學生陳偉夫向吳先生提問
在此次講座中,吳偉才先生首先對亞院的盛情邀請和師生的熱情歡迎表示感謝,他非常高興來到亞洲國際友好學院,能夠在這樣一個美好的下午與亞院的師生們進行親切交流。
吳先生向在場的師生們講述了自己的人生經曆,在學生時代,課本上類似“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中國詩句深刻地激發了他向往了解世界的濃厚興趣。成年以後,懷揣着兒時的夢想,吳先生扛起背包,遊曆了中國、日本及歐洲的諸多國家,旅行使他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自己的見識。
在中國的北京,印象最令他深刻的,是四季的變換,是來自于視覺、嗅覺、聽覺的巨大沖擊。北京的春天,連空氣裡都有一種萬物複蘇、生機勃勃,如嫩葉發芽般的新鮮氣息。春風輕輕微拂亦有絲絲的暖意。夏天的深山裡一片青蔥翠綠,蟬鳴好像在揪着你的頭發。秋天則是成熟的、金黃的,令人舒暢的,正所謂秋高氣爽。而冬天的北京,胡同與宮牆、紅與灰的結合。每個城市都有它自己的特征,都有它自己的顔色,作為藝術家的吳先生喜歡從顔色入手,觀察細緻入微,在他眼中,粗糙斑斓的鐵門不再是生滿鏽迹的廢鐵,而是富有花紋的藝術傑作,因為它所體現的恰恰是時間的流逝與歲月的滄桑。
亞院學生座無虛席
在印度,吳先生學到了色彩的鮮豔,這裡的人、街道、文化、宗教,甚至是死亡等等,一切的一切都是鮮豔的,就連茅房前本來看似陳舊破敗的木頭門闆也被刷上一層鮮豔的粉紅色,使人越發覺得無論走到哪裡,都是生意盎然。“每個人都應該去印度。”
吳先生常喜歡引用不同的文化、使用不同的顔色呈無政府之狀态進行繪畫創作,因為他在畫中所要展現的并非是具體的、死闆的生硬事物,而是抽象的、作為一個活生生的人在當下對于生命瞬間最真實的感受,他在畫中通過描繪無數豐滿的曲線,那些模糊而又朦胧的意象,表達了一個藝術家在創作過程中思維與情感的激情綻放和對生命美好的永恒熱愛。
吳先生想要說明,西方人與東方人的最大區别是在于思維上的不同。同樣一座巍峨的高山,西方人的觀念是“征服”,即攀岩而上,立于山頂,測量出山的寬度、高度,标于地圖之中。多為數據的分析、理性的思考。而東方人的觀念則是截然不同,先是于高山之下修建一精緻的亭台,而後邀請三五好友,泡一壺好茶,俯仰高山流水的壯觀,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随心随性、純任自然。
世間所标榜的“美”都是假的,因為事物本身并沒有美醜之分,“美”是從内心生出來的,隻有你自己的感覺是對的,也隻你自己知道。走遍全世界,人類是平等的、萬物是平等的、衆生是平等的,坦然接受所有最真實的感覺,包括平日的生活,因為所有感覺的源頭都來自于一個整體。藝術創作者的最大關卡,就是教育、經典、大衆審美(标準),而最難逾越的是自己過往的成就。
蘇北華聯向吳先生贈送禮物
演講的最後,吳先生告訴在座的學生們,要學會走入無常、安于無常、适應無常。尋找自我生命的開花點,誠懇面對自我,對生命永遠生機勃勃,對人生永不言敗。
(漢語1402陳偉夫赴印尼亞院實習新聞稿)
CONTENT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