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2日上午10:00-12::00,在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408辦公室,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師舉行了2017年秋季學期第一次專業活動。此次活動由本專業的教師鐘治國主持,專業主任胡冬智、教師袁金剛、段全林、周琳琳、周素煥、吳程玉等參加了本次活動。
本次活動的主題是探讨本專業教師的學術論文的寫作與發表問題,各位老師各抒己見,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交流。周素煥、吳程玉等青年教師指出目前各高校的科研考核體系普遍重視學術論文的發表,因此學術期刊尤其是核心期刊的論文發表便是教師重要的學術業績。但大家也普遍認為,核心期刊的數目有限,每期能夠刊載的文章數目也有限,所以論文發表是一個很重大而難以解決的問題。袁金剛老師指出,論文發表的前提是論文的寫作質量要過硬,應該對不同的期刊的擇文傾向和标準有準确的把握,有的放矢地進行寫作和投稿,才有可能被采用。論文質量是第一位的,質量低下的論文是無論如何也不能刊發在一流的學術期刊上的。段全林老師認為目前學術期刊的情況也極為複雜,多數正規的、有較高學術水準的核心期刊都不收審稿費、版面費,但也有部分期刊收取一定的費用,這就為不法分子提供的行騙的機會。因此,論文的發表不能寄希望于托人情、花錢,而是從講求選題和寫作質量入手。
關于如何提高學術論文的質量,大家也進行了充分的讨論、交流。年輕教師論文寫作經驗比較缺乏,與談的老教師則從自己的寫作情況出發談了一些很有啟發的體會。胡冬智認為論文寫作中很重要但往往被忽視的是論文提要,不少論文的提要形同“緒論”,而非擇要陳述。撰寫文科學術論文的摘要有兩個原則要遵循:第一,摘要是客觀陳述,因此要避免過于主觀的一些說法,如“作者認為”之類的話語;第二,摘要是文章主要觀點的精煉表達,因此要避免以下不必要的機械表達,如“通過……的研究”“得出……的結論”之類的機械句式。學術論文的摘要要有自足性:表達完整、準确,表意充分,可以被當做一篇短文一樣被獨立閱讀。吳程玉老師認為論文寫作要注意發掘新材料,比如有關古文獻的整理研究的論文的創新性的前提就是能夠收集到大量的新材料,善本、孤本、出土簡帛文獻的整理和研究目前最容易出成果。周琳琳老師指出新的研究方法和理論的引入也可以在關于既有文獻的寫作中發揮重要作用,使得文章的寫作呈現出新意。新的研究方法、範式一般需要大量的閱讀和思考,尤其是從西學中去尋找。但目前青年教師能夠用來讀書的時間相對少,如何靜下心來做學問,是擺在每個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面前的一個重大問題。
最後,本次活動的主持人鐘治國總結陳述了大家的觀點。此次活動頗有成效,希望以後能再有機會讓大家再就科研問題進行交流。
(圖文/鐘治國)
CONTENT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