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9日至5月1日,我校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鐘治國老師赴山東青州參加了“孔孟儒學曆史傳承與轉化創新研究”學術研讨會。該會議由儒家文明協同創新中心、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中國哲學史學會、中國實學研究會主辦,青州堯山書院、青州市豹斑玉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協辦,來自全國高校與科研院所的80餘位學者參加了此次大會。
本次會議主要議程有兩個。4月30日上午8:30——10:20是大會的開幕式及主體演講。會議由《文史哲》主編、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儒家文明協同創新中心管理委員會主任王學典教授主持。清華大學國學院院長、中國哲學史學會會長陳來教授緻歡迎詞。陳來教授、華東師範大學古籍所終身教授朱傑人先生、中國哲學史學會副會長李存山先生、複旦大學哲學院教授吳震先生、中央黨校哲學部教授王傑先生分别就儒學的創新性轉化、儒學的價值取向、儒家德性論的現代價值等論題發表了主題演講。
4月30日上午10:40——12:00、下午14:00——17:30為分組研讨。會議總共分九組,我校鐘治國老師參加了第八組的讨論,聽取了來自全國各地高校、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的論文報告,并宣讀了論文——《孟我疆之良知學述論》。其後,就北方王門的良知學的相關問題同與會專家進行了富有成效的讨論。鐘老師指出儒學需要對以往的發展曆史進行系統地梳理,不能過度強調批判,而是應該站在當代文化的創新性發展的角度上對傳統文化尤其是儒學中的相關資源進行深入地研究、整理,這是基礎性的工作。儒學的生命力在于繼承前代資源的基礎上因應時代的呼喚進行現代性地創新、轉化、演進。我們應擺脫過度的意識形态尤其是“左”的方面的影響才能與當代黨對複興傳統文化的重大決策相适應。此外,綜觀儒學的發展曆史,其演進的曆史進程除了其内在的學術邏輯的演進之外,也與其在地域化的過程中與不同的地方的不同人群的理解、接受的具體情況密切相關。以陽明學為例,陽明後學的傳承、發展主要是在浙中、江右,北方王門雖然在《明儒學案》裡有記述,但目前學界對之的研究幾乎沒有展開。職是之故,要理清陽明學的發展曆史,就必須将陽明學在不同地域的流傳過程中的具體演變過程梳理清楚。
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大繁榮大發展的今天,傳承發展孔孟思想,推進儒學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有利于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儒學的複興乃至整個中國傳統文化的複興不僅僅是學院裡的專家學者的工作,更是需要發動全社會各界、各方面力量的廣泛參與的偉大事業。鐘老師提議仿照山東省對地方文化的發掘、研究模式,以海南儒學獨特的資源和優勢為基礎,組織力量予以研究、發掘。
CONTENT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