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姜思靜,女,2011年9月就讀于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公關與文秘1101班。在校期間經常兼職,并且組建了微信自媒體運營團隊,創辦了三亞新媒體運營公司。
兩條截然不同的路,兩種不一樣的精彩,那麼,哪一種更适合自己?畢業後,姜思靜辭去了為期三個月的互聯網工作選擇了創業。帶着初生的牛犢不怕虎的勁兒,在一片荒蕪裡與自己搏鬥、與環境厮殺。最終,在與理想同行的日子裡,收獲了無上的快樂和充實。
采訪中,姜思靜回想這一年多的創業之路,說到,我仿佛看到了一個快速成長的自己。起初,在和朋友的暢聊中發現了三亞新媒體運營市場的空缺,随後的創業道路上,經曆了從第一個客戶的嘗試到第十個客戶的肯定,從我一個人的堅持到小團隊的共同努力。這也教會我更多實用的技能,教會我迎難而上,教會我承擔責任。她也同大家分享了一些創業過程的感想。
2、大學期間的社會實踐很重要。有時候很慶幸我的大學鼓勵我們走向社會,在大學期間完成學業的同時,我嘗試了很多社會實踐,對我而言最有用的就是大四時的實習。通過實習進入了新媒體運營圈,也認識了很多開發者和運營者。後來在與客戶的接觸中,有些人會問我“你是學計算機工程的嗎?”。在很多人的印象裡,涉及到網絡後台操作或者插件配置基本就是“程序猿”,而我真的隻是一個醉心文學的文科生。總而言之,年輕就要不怕苦不怕累多去嘗試,不然你怎麼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呢?不然你怎麼知道哪種經驗對自己的人生最有幫助呢?
3、學會承擔比學會技能更難得。逃避,是很多年輕人做錯事時無意識的選擇。還在任性的年紀裡,責任感三個字顯得太沉重、太冷峻。但是,責任的存在,就是對自己的考驗。許多人不能通過這場考驗,逃走了,也有許多人通過了這場考驗,戴上了桂冠。做一個有擔當的人會得到更多的信任,也會得到更多學習技能的機會。
CONTENT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