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提出推動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和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為我們進一步深入推進高等教育改革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高等教育綜合改革涉及因素多,無法脫離外部因素而獨立生存和發展, 需要得到外部諸領域諸要素的支持,才能實現教育發展目标。
高等教育綜合改革需因校制宜,根據學校定位,精準對接應用型人才需求,圍繞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為目标,貫徹實驗與理論相融合的教學理念以及學科與職業相結合的建設理念, 實施校企合作,構建全景仿真教學體系,産教融合,協同育人,才能夠切實推動教育綜合改革,也才能實現教育綜合改革立德樹人的目的。
1.加強高校與政府、企業及國際組織的合作,搭建校企協同創新項目,推動協同創新,促進學校、企業、政府、社會、資本等要素全方位互動,利用社會資源,從社會生産、生活中為學生提供真實學習機會,或者通過行業支持,由企業根據自身條件和需要,在時間、地點、數量、崗位、待遇等方面為學生提供實習實訓崗位,校企共同制定有關管理制度,共同加強學生實習實訓過程管理,提高實習實訓效果和質量。
2.在專業、課程體系、教學内容等方面,調整優化學科專業結構, 科學合理設置與“互聯網+”、“中國制造2025”等戰略性新興産業、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領域亟需的相關專業,調減與學校辦學定位不相符的專業,調整專業培養目标和建設重點,優化人才培養方案。校企合作,可由企業提供經費、師資、技術、平台等支持,将産業和技術的最新發展、行業對人才培養的最新要求引入教學過程,通過系列課程的建設,完善課程體系, 結合真實生活情境,嘗試選取并構建跨學科的内容,在真實情景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3.教學過程與實踐過程對接,在學生實習期采用“雙導師制”,校内導師與企業導師共同負責為學生設計實習期工作、實習内容,監督工作、實習表現。也可以聘請專業領域經驗豐富、表現優秀的校友或者業界友好人士擔任業界導師或者學友導師等方式,為學生提供朋輩指導。通過座談交流、企業參觀等形式為學生提供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創造實習實踐機會。
4.注重人才培養質量,推進産教深度融合,增強人才技能供給與市場需求的匹配度,注重學習者在完成學業時能夠知道什麼、理解什麼和能夠做什麼。有的學生對所學專業不感興趣,可以給學生一學年左右的專業試學期,然後讓學生自主确定專業,通過技術手段收集學生學習的原始數據,用大數據分析學生的學習偏好,預測學生的學習狀态,提供個性化的學習支持。可以采用混齡教學方式,通過課程結構的再造、教學流程的重組,模拟真實的社會生态,激勵學生把學到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 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從而使每一位學生都獲得充分自主的發展。
教育是人類傳承文明和知識、培養青年一代、創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徑,培養“健全發展的人”正在成為全球教育發展的重要趨勢。推進校企合作,産教融合,協同育人, 能夠使學生把自己的興趣、愛好與所學專業結合起來,從而在所從事的領域中積極的投入,充分釋放潛能,更好地融入社會。
(文字:郭明月 審核:王貴濤)
CONTENT END